欢迎光临宁夏城市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福建安溪田底村:“五治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房屋、别致气派的现代化动车站与闲适幽静的村间胜景交相辉映,走进安溪县参内镇田底村,处处可见人人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近年来,田底村借着安溪县城“东拓西进”,建设城东新城的战略发展机遇,创新乡村治理手段,建立“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相融合的“五治融合”基层乡村治理模式,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绿盈村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政治引领 法治德治筑牢根基 

田底村位于参内镇政府驻地东南7.5公里处,塔斗山东麓,全村共有1135人,总面积0.87平方公里,人少地偏造成田底村发展的先天不足。据田底村前党支部书记朱土成介绍,长期以来,田底村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村落面貌相对简陋,村道狭窄肮脏。穷乡僻壤、脏乱落后曾一度是田底村的代名词。 

“我于2012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位置。当时村集体组织较为涣散,村干部积极性不高。”朱土成说。为建立强有力的村党组织,田底村坚持坚持党建先行,重点抓好党建引领,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15年底,田底村跃升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据介绍,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田底村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我们积极从本村创业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复员退伍军人、本土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中选拔人才,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田底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朱成艺说。 

朱成艺介绍到,在做好政治引领的基础上,田底村坚持法治兜底和德治教化相结合,重视发挥法律、道德教化作用,提升全体村民法律修养和道德素质,以法律指引树立优良家风,共同推进“良治田底”建设。 

“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充分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激活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村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朱成艺说。田底村以朱姓为主,村里以世代流传的《朱子家训》为范本,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卫生红黑榜”、“好婆媳”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集体协作 自治强基增动力 

行走在田底村,红砖黑瓦掩映在花红柳绿的树荫里,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一尘不染,富有现代气息的别墅群处处展现新时代的风貌。休闲文化广场老人们伴着时代的韵律跳着舞蹈,整个村庄一派和谐温馨之风都得益于田底村群众自治的乡村治理体系。 

据介绍,田底村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改造等方面打造出自己的自治样板。 

“在环境整治上,我们充分发挥村民群众自己的作用。”朱成艺告诉记者。首先,田底村会在村民中建立项目队伍小组,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培训等,培养一批管理“土专家”;其次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与村民签订承诺书,实行门前三包,并由环境整治小组定期对落实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最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卫生红黑榜”,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带动群众投身环境整治事业。 

“成立治安联防队,安装有线‘千里眼’视频,做好后进青年的帮扶教育工作……这些治安工作也是发动村民的力量。”朱成艺介绍到。近年来,田底村建立乡村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治理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为村民群众办了一件件好事。 

田底村依山就势,集体讨论建成了旸恺公园及文化广场,配套健身器材、休憩庭院等,为村民休闲娱乐活动提供了场所和基础设施。另外,还积极组织开展登山活动、厨艺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号召全村村民共同参与,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一个软弱涣散的村班子能够‘改头换面’,最重要的是提振了他们的信心,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群众更是如此。只有让人民群众参与,才能激发动力实现生活富裕,点燃乡村发展激情的‘一把火’。”朱成艺说。 

共同富裕 智治焕起农村经济活力 

每到周末,田底村的守味休闲农庄都会迎来许多周边赶来的游客,他们在这里摘蔬果看美景,一身轻松地与亲朋好友游玩,亲子嬉戏把酒言欢,尽情享受惬意自在的时刻。 

“以前我们村民大多以农为主,收入单一,经济相对落后,大多贫穷。村集体经济长期为‘0’。现如今,我们转变发展思路,创新以农旅融合项目为依托,不断开发新业态。只有把游客留下来消费,村集体经济壮大才有着落。”朱成艺说。 

据了解,田底村立足柚、柑种植业和农村养殖业,巧用政策、整合资源,转变经济发展形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田底村创新成立村资产投资公司,统一管理村里的山地、田地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同时,改造管理空置的祖厝、民居、别墅,打造多形态民宿,为游客休闲旅游提供好去处。 

不仅如此,田底村还通过通过将荒废的山沟地作为项目建设的弃土场、兴建农村饮水工程项目等,在增加村财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田底村的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此外,村里大力招商引资,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为村里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状况,进而促进村财的创收。 

“年纪大了再去外面打拼实在吃不消,好在村里引进了包装公司,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田底村村村民朱志观是天汇包装用品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有3000多元,对于这份稳定的工作,他表示很满意。 

与此同时,田底村还立足村庄实际,规划开展省级标准化小区建设。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村里出资、招商引资,促进村内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为田底村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创新在全县统一规划开展村民小区建设。 

“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乡村治理不仅要学习他人的经验,还要发挥村干部的智慧、村民的智慧,做到真正的‘智治’。”朱成艺告诉记者,“智治”体现在“智能化”治理乡村。据介绍,田底村实施农村广播智能化,依托手机APP,利用村里15个喇叭实现手机广播。并且推行电子政务平台,开发微信小程序,为群众提供政务服务,村民可直接在手机平台上查询相关信息,打通信息壁垒,真正实现“智慧乡村”。 

目前,田底村已经实现村集体经济质和量的双重突破,2019年田底村村财收入达到67.5万元,已流转闲置田地100多亩,流转山地800多亩,农民年可直接增收1350元每年/每亩,经济态势持续向好。 

“兴泉铁路的建设和将来安溪动车站的开通,为田底村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为此,我们还将谋划建设‘乡贤回归总部经济’,引导在天津、无锡等地的乡贤回乡建设企业总部,为家乡经济注入发展动力。同时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接‘高速’‘高铁’经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田底村开花结出硕果。”朱成艺说。(陈和俐 何颖婷)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宁夏城市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宁夏城市网 nx.sc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