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3日,英国政府公布大规模减税计划,引发市场对英国政府债务暴增和通胀加剧的担忧,市场信心遭受重创,恐慌情绪迅速蔓延。一周以来,英国股市债市汇市三大金融市场连续出现全面震荡,英镑兑美元汇率在9月26日更是一度跌破1.04的历史低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罕见地对英国减税政策提出警告,敦促英国政府重新评估减税计划。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被迫紧急表态,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必要时果断采取行动。
英国本轮减税计划是近50年来最激进的经济刺激方案。根据英国财政部公布的细节,英国政府拟取消将公司最高税率提高到25%的计划,继续保持在当前19%的水平,并从2023年4月起将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从20%下调至19%。英国政府还计划大幅削减印花税,将印花税免税额从12.5万英镑调升至25万英镑。英国新任财长夸西·克沃滕表示,2026至2027财年将少收税款450亿英镑。据英国债务管理局预测,财政刺激政策将大幅增加英国政府借债规模,这些资金主要通过发行债券筹集,预计英国2022至2023财年净融资需求将大增724亿英镑,达到2341亿英镑。
英国减税方案引发了市场对英国债务和借贷成本飙升的广泛担忧。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英国政府2020年和2021年的财政赤字率分别为13%和7.9%,远高于2015年至2019年2.9%的平均赤字率,政府债务占GDP比例也从疫情前的84%上升到100%。英国国家统计局9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英国政府债券应付利息再创新高,达82亿英镑,英国公共部门借贷118.2亿英镑,较此前预测的60亿英镑高出近一倍,该月英国政府赤字达84.5亿英镑。截至今年8月,英国不包括国有银行的公共部门净债务累计达24275亿英镑,相当于GDP的96.6%。债台高筑使英国政府融资多用于还债,用于公共投资的资金会严重受限。
IMF为此罕见地对英国减税方案提出批评,认为英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背道而驰,这些措施不具有针对性,大规模和无目标的财政计划将加剧国内的不平等,还可能破坏其货币政策,引发市场不安。德国财长克里斯蒂安表示,“英国央行在踩刹车,而政府却猛踩油门”。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减税计划导致英国长期债券利率飙升标示着“信誉的丧失”,这将影响伦敦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在经历“脱欧”阵痛、债务和通胀高企的情况下大规模减税,将使英国经济遭受重挫。
面对外界众多批评之声,英国新财长拒绝改变方向,并暗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减税措施。这一言论再次加剧了市场恐慌,造成英国“股债汇”整体杀跌。英镑连日持续大幅波动,上周五当日兑美元汇率跌破1∶1.09,创37年来最低水平。进入本周,26日英镑兑美元汇率惨跌4.7%,一度跌到历史最低位1.0327,9月27日至28日连日在1.08以内震荡,徘徊在1971年以来的低值水平。27日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为4.377%。5年期债券收益率从8月底的约3%上升至4.6%,创14年来最高。两年期借贷成本从一年前的0.4%飙升至4%。英国股市也惨遭跳水,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上周五大跌近2%,27日报收6984.59点,较26日下跌36.36点。
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加大了英国央行大幅加息的预期,市场预计英国央行在11月和12月两月内将分别激进加息100个基点,年底前加息200个基点。利率上涨预期首先对抵押贷款市场造成冲击,使英国住房市场受到严重影响。越来越多的贷款机构开始撤回新的住房贷款交易,以对抵押贷款进行重新定价。一旦抵押贷款利率大幅上升,英国200万持有可变利率贷款的房主将面临重大打击。
迫于市场重压,英国财长夸西承诺将于11月份公布中期减债计划,预计英国财政部未来几周内将开始削减政府开支。为安抚市场情绪,英国央行也于28日宣布,从即日起到10月14日紧急购买政府债券,以帮助恢复市场秩序,防止金融市场出现重大风险。英国央行还表示,将加强与市场对话,让市场确信央行有能力应对通胀上升,央行将在11月3日的政策会议上作出“重大政策回应”。
英国财政部和央行的表态暂时缓和了市场的严重不安情绪,英镑27日、28日出现盘中小幅反弹。鉴于英国二季度经济出现萎缩,8月通胀率高达9.9%,为七国集团(G7)国家中最高,经济学家和金融机构普遍认为,英国政府大规模减税政策将导致政府债务的不可持续,继而进一步推高通胀,给货币政策造成重压,英国经济可能陷入高负债、高通胀、高利率的恶性循环,因而对市场中长期走势的预估总体处于悲观状态。汇丰银行表示,英国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的同时,英镑却未走强,意味着英镑交易不再处于周期性动态中,英镑汇率与国债利率走势间的紧密联系已瓦解,这是实施财政扩张政策的一大风险,英国债务状况将在未来一年内急剧恶化。据汇丰预计,英镑仍可能再跌5%,使英镑兑美元汇率进入平价区间。而摩根士丹利、野村证券等金融机构则更加悲观,认为英镑兑美元汇率明年初将跌破平价水平。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