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租赁补贴、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人才公寓分别覆盖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均能享受相应的住房保障,基本应保尽保。
本报记者 周雪松
新年伊始,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紫薇公寓上市,这是该市2024年面世的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细心的人们发现,这种保障性租赁住房不仅月租金比周边市场平均租金便宜三四百元,而且不受户籍、社保和收入限制。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来蓉创业就业的新市民、青年人是当地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主要受益群体。成都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向广大“蓉漂”敞开大门,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特点,只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即可申请,而且申请非常便捷,在手机上就可以办理。
据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处负责人介绍,当地保障性租赁住房之所以不受户籍、社保和收入限制,是为了让更多来蓉创业就业的新市民、青年人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除保障性租赁住房之外,成都市还有公租房和人才公寓等多种类型的保障房,覆盖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居民住房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积极构建梯度化住房保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成都市积极推进构建梯度化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为促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述负责人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成都市在不同历史阶段,构建形成的“两租一补三售”住房保障体系,“两租”即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一补”即公租房租赁补贴,“三售”即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人才公寓。各类保障方式梯度递进,准入条件无缝衔接,实现对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新市民、青年人等各类群体的有序保障。
截至目前,成都市共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5.2万套,发放租赁补贴6.2万户,保障成效惠及80余万人。其中,10万余户困难群众入住公租房,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有效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成都,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环卫、公交等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都能申请公租房租赁补贴,租赁补贴保障方式灵活,有效降低了住房困难群体的租金支出。与此同时,面向新市民、青年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不设户籍、收入、社保等限制,这类保障房点多面广、供应充足,申请便捷、租期稳定,受到新市民群体的广泛好评。
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租赁补贴、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人才公寓分别覆盖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均能享受相应的住房保障,基本应保尽保。
上述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成都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系统谋划住房保障工作,并注重公平公正,不断优化服务管理,推进住房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工薪收入群体和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聚焦新市民、青年人住有所居
2021年,国家提出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致力于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成都市率先在保障性租赁住房上发力,通过创新实施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配建、积极盘活存量资源等方式,为新市民、青年人解决住房问题。
在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成都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发展制度机制,启动项目建设。成都市的实践成果得到了国务院、住建部高度肯定,202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成都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成效明显。
事实上,成都市在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有不少创新举措,不仅做到了率先破局,而且科学布局,实现了多元筹集。与此同时,成都市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匹配全市人口增长、产业发展需求。
成都市统筹空间、产业、交通等要素,开创性、规模化实施TOD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配置商业、办公、教育、医疗系列优质资源,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实现职住平衡。TOD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让新市民、青年人便捷地享受到就近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
有专家指出,成都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与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着力创造宜居美好生活、营造宜业优良环境的城市内涵高度契合。
此外,成都市还通过商品住房购房支持和人才公寓租购优惠等对各类人才提供多层次、多元化安居支持。譬如,人才购房不但可以享受购房款优惠,而且可以先租后售,租赁满5年后以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规定面积。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市将按照国家和四川省要求,从制度建设和项目推进两方面,加快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构建梯度化住房保障体系,通过公租房做好低保、特困群体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通过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的阶段性住房问题,实现申请即租、愿保尽保;通过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为买不起商品房的工薪收入群体实现“居者有其屋”;对城市需要的人才,通过人才公寓,实现“以房等才、筑巢引凤”,梯度保障满足各类保障人群的住房需求。同时,取消各类购房限制性措施,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促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体系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租购并举住房制度。